再次是可以引导开展“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是鼓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接送、陪伴、助餐、助医、代办等非专业性、非家政类且风险可控的养老服务。按照规则,志愿者可以将服务时长存入其“时间银行”的个人账户里,未来,志愿者可兑换相同时长的服务。“老老人”可通过“上海养老时间银行”小程序发布需求,“小老人”接单后提供服务。在部分试点地区,“时间币”可兑换的服务项目也已陆续推出,包括眼镜维修、衣物清洗、社区日托照护等,不同试点区域提供的可兑换服务不尽相同。互助养老,在出生率持续走低、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逐步消解的今天,成为养老服务的重要补充形式之一。与上海试点“时间银行”项目几乎同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支持志愿养老服务,积极探索互助养老服务,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更便捷、舒适的晚年生活。
最后是提供康养服务。目前,我国社区的康养服务还只是刚刚起步,各项服务职能还不十分完善。对于康养的目标——“康”是方向,“养”是过程。针对身体状况不同的老人,采用不同的康养手段进行干预,鼓励老人参加健康咨询(饮食、生活等)、心理疏导、三高预防等讲座课程,通过讲座获取理论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作息,做到“治未病”。对于需要康复器材进行恢复的人群,提供多种康复器材进行锻炼。当然要做好康养服务,有三点需要着重完善:第一,根据长者的各种需求完善康养设施;第二,招募有专业资质的社区康养服务人员;第三,解决资金问题,为后期服务做保障。
三、结合之策
对于推进物业服务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加强政府主导作用,提高投入支撑力度。
目前,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育不完善,行业壁垒多,投资风险大,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弱,在以利益为驱动的市场竞争中,“物业服务+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容易摇摆不定,止步不前。只有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才能植入“主心骨”,打好“强心针”。这也是进一步落实民生事业和产业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激发行业发展动力的需要。目前,一方面,许多地方政府的主要力量往往集中在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对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体制机制还不够协调,领导推进力度不强,“物业服务+养老服务”产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资金投入还有很大差距,各级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另一方面,养老产业投入大、周期长,同时具有公益或准公益性质,利润率低,直接经济效益也比较低,在政府投入、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社会创办热情不高。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