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X145
新闻中心

“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政策与重庆试点案例

来源:中国物业管理协会 作者: 更新于:2022-1-24 阅读: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目前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在我国基本国情下,超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而与之相矛盾的是家庭小型化与家庭照护功能的不断弱化,这就预示着政府和社会需要承担更多的养老责任。近年来,由物业服务企业探索实践的“物业服务+养老服务”便是对家庭养老的一大补充,由物业服务企业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日间照料、精神慰藉、康复训练、紧急救助等服务,充分发挥其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响应快速等优势,降低养老服务的总体社会成本。市场有需求,企业有发展,老人能受益,此举得到了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陆续出台了大量政策文件鼓励建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本文梳理了相关政策的指导意见并有效结合学界动态,加之针对重庆地区的实地调研,有望对居家社区养老的全国性、规模性开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 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养老服务的优势

2020年11月,民政部养老服务司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居家养老在我国养老体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相对于其他养老模式,居家养老的社会成本更低,更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仍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模式。而在实际生活中,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往往因为独居、子女事业繁忙、身体健康状况等种种原因,对社区养老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需求,特别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随着我国老年人数量的持续攀升,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为此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不宜割裂。同时,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大规模退休阶段以及生育率的不断降低,逐步小型化的家庭已没有足够的照护能力去单独承担陡然增加的养老压力。不难预见,老年人及其子女对社区养老的需求会大幅度增加。

长期以来,物业服务企业被认为是物业建筑的维护者和小区安全的保卫者,不少城市小区的物业服务覆盖率已超过80%,构成了一张庞大的社区网络,很多服务可以以此为载体展开。近年来,通过保利物业、绿城服务、长城物业等头部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养老的实践探索不难看出,相对其他可能提供养老服务的企业或机构而言,物业服务企业具六大突出优势:邻近性、常驻社区、受居民信任度高、精准识别需求、与主营业务有交叉、在小区有场地等。利用好这六大优势来兼顾平衡养老服务的覆盖性、普惠性和供需匹配性,是“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活力的基础。物业服务企业作为社区的运营管理者,在物理距离上较养老机构更临近老年群体,这对于助餐、助洁、助行等高频次的服务需求有着天然的成本优势,对于紧急救助、安全监护等应急服务更能及时响应。长期为业主提供服务也让物业服务人员和业主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为养老服务引进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物业服务人员与老年人接触频繁,可以相对准确地掌握老年人的需求,便于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基于现有主营业务开展养老服务,节约运营成本。在场地利用上,物业服务企业常驻小区,其物业用房可通过改造兼备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功能,部分小区闲置的物业用房可进一步改造成为日间照料、银发餐厅等场所,实现更低的场地成本。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