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X145
新闻中心

社区增值服务与社工收入的破局

来源:物业之家 作者:物业之家 更新于:2019-1-14 阅读:

再回到开头讨论的事,物业管理公司员工为什么不能做好社区增值服务?这和物业管理公司员工的素质有关,员工收入特别低,提供的服务也都是收费比较低的标准化服务,而这样的服务营收不高,低的利润也导致了不太可能在整个行业内雇用更加高端的人才。

所以,很多增值服务说起来很好,但老百姓还是不太敢或不愿意接受,或者说不信任物业管理公司的增值服务。所以,一些物业管理公司在推动很多涉及情感关系、信任关系的高端服务时,哪怕名字叫“管家”,实际上也很难与居民建立信任关系。

那么,这里就引起一个问题,也是我特别想问的:在这样的行业里面,有社区基因的社工是不是能比物业管理公司做得好一点?

社区增值服务与社工收入的破局

物业管理人员与社工一起为住户提供上门服务

社工

如果社工机构转型去做社区增值服务,或者社工机构和物业管理公司联手,或者物业管理公司做硬的服务、社工机构去做软的服务,是不是就能很好地解决社区增值服务这个问题?

社工有天然的价值观,比如尊重、助人自助、平等,他们善于和社区居民打交道,容易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他们的素质肯定要比物业员工素质高,他们受过社区工作、小组工作等专业训练,建立社区社群,开展社区活动也是手到擒来。社工去做社区增值服务,我觉得非常合适。

回过头来再看看社工收入。2018年2月,深圳市民政局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发出的《关于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深圳社工的平均工资标准将从5,000元/(人·月)提高至10,647元/(人·月),社工人力成本标准将从7.6万元/(人·年)提高至16.01万元/(人·年)。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深圳社工收入将超过每年16万”。这个消息大大振奋了像我这种学社工的人。后来了解到这个政策的实施细则还在制定之中,今年不一定能出来;而且社工每年16万元的人力成本,包含了机构管理费、督导费、培训费等,社工真正能拿到手的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多。

社区增值服务与社工收入的破局

社工工作的本质是增进人与人的联系。图为佛山市乐从镇邀请专业社工为社区开展志愿团队管理培训。

即使像深圳这么重视社工的城市,社工收入和城市平均收入相比,也并不居于优势。我有一个判断,也是我多年的认识:社工收入如果仅来自于政府财政支持,是不可能太多的,受限于公务员的收入标准,正如老师的工资,再怎么改,也不太可能比公务员的高,这是体制决定了的。即使像香港这样社工事业发展得比较好的城市,有稳定的政府购买服务收入的社工机构的社工,收入也不比公务员的高。10年前,我在香港实习的时候,导师的收入和香港公务员的收入差不多,只是福利没他们好;一些纯民间的社工机构的社工,收入大约是公务员的六折。

1234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