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来,并购阶段已经提前到来。今年5月,西南某家房地产公司旗下的物管公司,就曾在业内寻找并购机会,并表露出将该项业务做大做强,甚至单独上市的想法。
按照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的观点,做物业管理,规模化经营非常关键。相比于做大规模,树立行业权威,“小打小闹”的经营成本很高,盈利愈加困难。因此,大的物业公司并购小房企的物业项目,会成为后续的主流模式。
O2O成主要赢利点
这便涉及到物业管理面临的另一个问题——盈利。在近日的2016年龙湖地产股东会上,董事长吴亚军就直言:“我不认为物业公司现有的模式未来会非常赚钱,我觉得它的问题还是蛮多的。”
在吴亚军看来,目前物业公司模式中,人工成本占到了75%,且每年还在上涨,但物业费的收入却具有非常大的刚性,很多项目七八年物业费都涨不了一成。“物业公司按照既定模式往前扩张是危险的,必须要通过变革来实现成本的降低。”吴亚军说。
有分析认为,万达之所以将物业管理业务出售,除因为其并非万达的核心业务之外,还出于物业管理难以实现盈利的考虑。
有券商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资本市场对物管概念仍然较为欢迎,但态度已经趋于谨慎。其最关心的问题在于商业模式,包括盈利模式、财务报表、发展前景等实际问题。但在现实中,大部分物管企业并未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申万宏源的报告指出,即使在大型物管公司之间,利润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彩生活在2015年的毛利率为55%,而同期中奥到家仅为33.3%。该机构指出,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物业管理费的两种不同收取方式--酬金制和包干制。
申万宏源指出,当按照酬金制收取时,可将物业费按一个预先厘定的百分比率(通常为10%)记作收益,并以余下管理费用支付开支,因此毛利率通常接近100%;若以包干制进行收取,则需要将收取的物业费全额记作收益,并将从中支付的开支作为直接经营开支,因此毛利率水平取决于公司的议价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
在实践中,绝大多数公司倾向于采用包干制收费。而彩生活则主要以酬金制方式收取费用。
但在利润来源方面,如吴亚军所说,传统的物业管理利润微薄,盈利前景不佳。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借助大数据技术,以社区O2O的形式来实现增值。
今年1月20日在新三板挂牌的嘉宝股份就曾披露,在其收入构成中,传统的物业管理业务占70%,但其对利润的贡献仅有30%。公司七成利润来自增值业务,包括线上生活家APP、线下生活家配送中心、房屋经纪业务、社区经营业务、前期介入、商业运营等。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