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每个垃圾收集站点的辐射范围和收集时长,我们在马尾已经串联起了一条条固定线路。”马尾区环卫中心副主任梁玉萍说,在收运过程中,车载GPS定位等各类管理信息汇集到信息化监控指挥平台,实现在线监控、调度、应急、结算等功能。
如今,定时定点、一天两次的“公交化”收运模式已经从马尾区扩展至五城区。虽然垃圾清运车的起点不同,但它们在福州抵达的终点都是一样的——红庙岭。距离市中心仅17公里的红庙岭,曾是福州五城区唯一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一度污臭熏天。
2017年起,福州市将红庙岭提升为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厨余垃圾厂、餐厨垃圾厂等垃圾分类处理项目陆续投产。2020年年底,福州市在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中,率先进入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时代,红庙岭也成为处理体系完备、生态环境优美、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物“近零排放”的生态产业园。
据福州市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主任郑炎斌介绍,依托“数字福州”优势,红庙岭正在建设数字红庙岭精细化管理平台,以实现对红庙岭20多个垃圾处理设施的监管及指挥调度等。
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目前一年可发电7.865亿千瓦时,折算节约标准煤约31.64万吨,减排约77.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郑炎斌说,通过对园区全产业、全体系、全过程、全时空的管理和监管,实现规范运营、达标排放和安全生产,努力构建国内领先的城市生活垃圾综合治理体系。
截至目前,福州五城区共建成5333座分类屋(亭),配备5555名分类管理员并加强培训;18家收运企业600多辆分类运输车统一标识喷涂,设置326条“公交站牌式”收运线路,制定收运规范;后端形成与前端分类需求相匹配的垃圾分类全链条处置体系……
根据《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专项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2年是精细化提升年,力争居民分类准确率达8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100%,资源化利用率80%以上。
福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林长盛说,未来将特别强调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智慧应用项目,实现从人海战术向科技强管的转变,各类垃圾从产生、收集、运输到处理,全过程将智慧化管理,全程可追溯,实现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
上海:科技加持 垃圾分类更高效
在上海市徐家汇花园小区,居民张阿姨一手撑着伞,一手拎着干、湿两袋垃圾,走到感应门前,无须接触就可以将分好的垃圾扔到厢房内。这样科技感十足的垃圾分类投放,已成为张阿姨生活的日常。
2019年1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经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当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上海也成为全国第一个立法推进垃圾分类的省级行政区。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