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X145
新闻中心

房地产调控加码后 期待市场机制发力

来源:搜房网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3-12-2 阅读: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前10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来看,70个大中城市中,除温州外,另外69个城市全部上涨。其中,21个城市的房价涨幅高于10%,北上广深的涨幅则超过20%,远超其GDP增幅和人均收入增幅。再联想到今年市场上很多房屋是以“双合同”形式交易,房价实际涨幅可能更高。

  年初,广州、深圳、厦门、南京等热点城市,纷纷制定房地产调控目标——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涨幅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眼下距年底不足两个月时间,今年的调控目标再次落空几成必然,公众再次感受到楼市调控“越调越涨”的怪圈效应。

  毫无疑问,2013年是继2009年之后又一房地产爆发年份。2009年的“爆发”,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四万亿投资与宽松货币的刺激,但在2013年,政府没有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货币政策亦罕见地保持“不放水”记录,房地产市场却仍然“爆发”,原因何在?

  综观这一年的调控历程不难发现,从年初新国五条出台到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实际上出现了一个罕见的政策空档期。在这个空档期,制造业和出口持续低迷,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幅出现大幅下滑,再加上自2009年积累下来的地方债密集进入偿还期,“开闸卖地”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几成地方政府的唯一选择。而“开闸卖地”直接导致地王效应的频出,“面粉比面包贵”现象不断涌现,继2009年之后,市场上再次出现恐慌性购房。

  在此意义上,广州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日前,人大代表视察发现广州前十个月地税收入增速只有6.6%,明显低于往年增速和今年GDP增速,更让人担忧的是,地税收入构成中,汽车、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税收均出现下降,唯有房地产相关税收一枝独秀。换言之,如果剔除房地产相关税收,地税收入是下降的。再联想到广州前几年积累下来的巨额城投债逐渐进入偿还期,今年土地市场的火爆也就不难解释了。

  一言以蔽之,在政策空档期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双重驱动下,“卖地财政”越发猛烈,但毋庸讳言,这一局面不会持续太久,房地产市场即将出现一些实质性的变化。

  首先是货币政策面临转向,今年前十月,货币政策一直处于“不松亦不紧”的状态,李克强总理亦多次强调要盘活“存量货币”,而市场人士也纷纷预测,美欧日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已历经多年量化宽松,极有可能在明年逐渐收紧货币政策,这意味着国际热钱会逐步转向回流美欧,对中国的资产价格形成打压势态;另一方面,三中全会透露出的房地产长效调控思路愈来愈明晰,土地、利率等要素可能会逐步市场化,尤其是农地有望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将打破由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供应的局面,改变过去只抑制需求不增强供应的调控思路,彻底改变房地产市场目前畸形的供求关系。
12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