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该街道加装电梯已步入“量产”阶段,有加梯需求的17个居民区全部实现“破零”,全街道在建、在批、在用的加装电梯共计98台。
因地制宜选择维保方式
电梯加装后,解决运营及维保难问题,也是代表、委员们关心的重点,纷纷建言献策。上海市政协委员韩曙建议尽快制定并实施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后续管理办法,“老旧小区安装电梯后,应该从安装转向常态化管理,目前的后续管理尚未有指导性的意见,各区都是自行摸索,矛盾与问题层出不穷,已经出现多起运行事故,维护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已经显现。”
“电梯从维护到维修,都需要大量的支出,因此在管理办法中应该明确,上海市与区级财政每年对老旧小区电梯维修与保养的补贴标准,市财政每年安排的转移支付中,再适当追加一些政府补助资金。”
韩曙注意到,电梯建成后的相关管线移位,目前需要居民全权处理,包括经费和移位的一切手续,都要自己办理。就拿一条小小网线举例,涉及市政公司、移动、联通、物业等诸多部门,街道、居委会与他们沟通,往往费尽口舌也无济于事,甚至不知道该去哪里办理,也搞不清属于哪个公司管理。最终居民只能先行剪断,哪个公司来找就知道去哪个公司申报。他建议这个问题在管理办法中明确相关统一操作规定。
上海市人大代表吴坚说,未规划装了电梯之后怎么运维和大修的费用,造成大部分加装电梯的项目未设置专项电梯运维基金,后续安全运行费用和大修资金缺乏保障,加装电梯后难以落实符合安全要素的应急通话、远程设施、视频监控等装置装备,带来后续电梯使用的安全隐患。
“上海应出台加装电梯合格名录,并给予一定的指导价,每年对合格名录进行评价和更新,对不合格的进行淘汰并追究其相应的责任。”上海市人大代表王斌提出,电梯安装过程中应由监理进行监管,电梯的加装应有物业的参与,一方面便于安装过程中施工场地的协调,另一方面便于安装完成后的移交,同时物业应收取一定的费用。
上海市人大代表孙静表示,应该因地制宜,选择维保方式。她提出,杭州市拱墅区首创的电梯“养老”保险不失为一种新颖、有效的参考办法。该险种将加装电梯日常维护、部件维修更换、整梯置换、检验费用和人身财产损失的赔付一揽子包含在内,基本涵盖电梯后续运行可能涉及的所有问题,能够很好解决经费和赔偿能力不足的问题。由保险公司把控风险,在事前预防、事中管控和事后赔付上充分运行风险管控机制,聘请专业技术团队监督维保质量,定损修换零配件,安装电梯智慧监管装置,实时监控电梯运行状况,能够有效监督电梯的使用管理和维保质量,保障电梯整个生命周期的使用安全。由于保险公司是风险的最终承受者,和广大业主在利益上是一致的,电梯的安全运行不仅是业主的追求,也是保险公司利益的保证。因此,选择为电梯投保的方式后续维保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