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6个小区的业委会“合并同类项”?这也太难了吧!
年逾七旬的陆煜君,退休前也是大型国企管理岗位的一把好手,可回到所居住的社区,面对这个问题,经过风浪的老陆也一下子犯了难。
西凌新村是居民口中“上海大型居住社区中最复杂的存在”。该社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住宅建筑面积总计约23.7万平方米,居民总户数约3753户,最“要命”的是,彼时小区划分了7个物业管理区域,分别组建了各自的业主大会,并选举产生了多个业委会。一个大社区就此被“掰开了、揉碎了”,各业委会和物业管理边界不清,责任不明,引致矛盾问题频发。
去年以来,西凌新村所在的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以党建为引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积极回应民意,聚焦业委会规范化、法治化建设,启动了“联小建大”工程。“合并”分散区域,也“合并”诞生了统一的业委会,翻开了西凌社区治理的新篇章。
当下,结合即将实施的《民法典》,半淞园路街道“铆”住业委会这个社区基层治理的难点,推进法治化建设——探索以“法治评估”方式加强对业委会的指导监督,聘请律师等专业第三方定期对业委会进行“全面体检”,出具法治建议书;开展星级评选,设立引导资金,星级业委会将得到申报项目的资金扶持;探索推行业委会“秘书制度”,为业委会减负增能,助力民主协商议事……在党建引领下“自治+法治”双轮驱动,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
这两天,作为西凌新村新一届业委会主任,老陆高兴地透露:“我已经向街道‘预订’了有法律从业背景的‘业委会法律秘书’,为大家讲明白物权这件事。”
物业费上涨,不但没有“闹翻天”,收缴率也涨了
住宅小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社区治理的第一落脚点。作为社区自治管理的重要组织力量,业委会在社区建设、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实践中,街道、居委会对于业主大会、业委会组建和日常运作的监督指导,常因缺少抓手而处于被动。特别对于业主、业委会、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纠葛,也无法采取有力有效的干预举措,影响了住宅小区的管理水平。
作为拥有近10万常住人口、97个住宅小区的大型居住社区,半淞园路街道对于“理顺”业委会这个关键节点,进行了一系列探索:2013年在耀江居民区率先试点成立业委会主任联谊会,2017年在街道层面成立业委会联合会。搭建平台,定期组织业委会主任进行学习交流,邀请法律专家开展培训,邀请区相关部门答疑解惑。同时,加强业委会的专业支撑。街道于2016年培育了专业社会组织“半淞园治理家园服务站”,协助做好各个业委会的组建换届、矛盾处置、物业成本测算等专业事务。由此,一个个小区内的棘手问题,可以放到更大更专业的平台上,让更多专业力量出谋划策,共商解决办法。
上篇:
下篇: